父母關係與孩子身心健康

家長錦囊

Asian,Parents,Worrying,About,Child,Rearing.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

 

每當有孩子出世,都會為家庭帶來轉變。很多時候,父母因忙於照顧及管教子女,都會容易忽略自己婚姻生活的質素,久而久之,夫妻生活變得只剩下一堆責任和壓力。筆者曾經聽過一位朋友說,他每天下班回家,都是流水作業式地替子女檢查功課,督導孩子溫習,太太則照顧他們的飲食和作息,到了夫婦倆可以休息的時候,往往已是夜深,即使還有餘力和太太談上幾句,說的都只是子女的學業成績和表現。有時甚至連自己休息的時間尚且不夠,更莫說要關心和回應配偶的需要。

 

很多婚姻關係出現困難的夫婦,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他們關係出現問題,是由子女出世後開始。一般人會認為,這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教育方法不同,又或在培育子女的角色和責任上分配不均,而導致關係的衝突。然而,絕大多數的夫婦卻表示,他們不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的想法或做法,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他們面對育兒及各種生活壓力時,往往因為感受不到配偶的重視、支持和接納,以致雙方都陷入孤單和無助的境況,漸漸地破壞彼此間的信任和情感連結。

 

夫妻間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本是很平常和自然的事。但在育兒的過程中,父母容易重複以無效和具破壞性的方法,處理彼此的分歧,令關係不知不覺地形成負向互動循環。例如妻子會在丈夫面前抱怨孩子不聽話,甚至埋怨丈夫沒有幫忙分擔家事和育兒的責任,太太表達不滿的目的是希望丈夫明白自己的憂慮和困擾,並得到丈夫的支持和安慰。

Emotional,Asian,Middle,Aged,Man,Gesturing,And,Shouting,At,His

然而,丈夫往往只能接收到太太的批評和指責,而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,他們或許會默不作聲,或是多番解釋和替自己辯護,期望得到太太的體諒和接納。丈夫愈解釋,太太就愈感到不被重視和明白,因而愈加指責。而太太愈指責,又會令丈夫愈感到無助,並愈加逃避和防衛。

 

夫婦倆既是這負向互動循環中的一員,又是互動循環下的受害者。假如父母沒有及時正視和處理關係的僵局,不但會令問題持續和惡化,最終也可能會苦了孩子。家庭和孩子的健康,建基於夫婦倆穩固的情感連結。因此,為了自己和孩子,不妨花多點時間孕育與伴侶間的愛情。只要父母婚姻美滿,孩子自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
快樂其實很簡單 享受親子時光

家長錦囊

shutterstock_2119575044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

 

人人都希望得到快樂,父母當然不例外。很多時候,父母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當下的需要和快樂,希望能換取子女日後的「幸福生活」。

 

大部分父母都明白,孩子將來的「幸福」當然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,然而很多家長都會認為,今天的不努力,必然會導致明日的失敗。加上社會氛圍都鼓吹「有做好過無做,做多好過做少」,甚至認為不做就是懶惰和被動等,結果令所有父母和兒童愈做愈多,也漸漸迷失了方向。

 

在網絡討論區中,筆者經常看到一些父母一邊批評社會及教育制度過分催谷兒童,扼殺他們的成長空間;但另一邊又無奈地每天督促著子女做各種各樣的練習,其無助和無力感顯而易見。父母所面對的矛盾和兩難是可以理解的,然而這些恐懼和焦慮,都會令父母容易錯過孩子給我們的啟示。

shutterstock_2086536115

嬰兒呱呱落地,每天過著最簡單、直接和自然的生活。他們餓了便吃,吃飽便睡,睡醒就玩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,以及接觸身邊的人。開心的時候開懷大笑,傷心時就放聲大哭。孩子告訴我們,其實人的需要很簡單,只要能夠滿足這些需要,就會過得快樂。只是成年人的世界愈來愈複雜,人的慾望也愈來愈多,為了滿足那些慾望,成年人就連自己的需要都忘記了,因此變得愈來愈不快樂。最諷刺的是,我們還自以為懂得「幸福生活」的竅門,教導孩子怎樣得到快樂。

 

現今的社會充斥著成年人的焦慮和不安,人們都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,擔心安穩的生活受威脅。而作為父母的,就更憂慮孩子日後的生活。其實,孩子最懂得快樂的道理,因為他們本來就活得自然自在,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,父母希望孩子能盡早適應現實世界那被扭曲了的遊戲規則,不知不覺地被磨滅了他們本來的自然和童真。

 

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,假如父母能靜心觀察他們的生活,保持耐心,放慢腳步,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片刻,你或許會重新領悟到,快樂不在將來,而是在當下。

洗澡時間長  濕疹手尾長

家長錦囊

shutterstock_393512749

撰文:楊明霞中醫師

 

最近,有家長把女兒患有濕疹的病況上傳至社交網站,相中看到小女孩的手腳紅腫,而且皮膚糜爛,的確我見猶憐。於是,全城的家長也正紛紛分享對付濕疹的秘方,因為不少人也是濕疹的受害者,每逢轉季也會叫苦連天。

濕疹 (eczema) 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炎,不具傳染性。中醫稱濕疹為「濕瘡」,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。濕疹的內在因素包括體質、情志和腑臟功能失調,而外在因素則包括風、濕、熱阻於肌膚。當個人體質較弱及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低,風濕熱邪浸淫肌膚,結果會形成濕疹或令濕疹問題更嚴重。濕疹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,例如耳、頭、面、手、臍部和小腿等,但卻對稱分佈,患者會感到非常痕癢,當用手搔癢時常引致皮膚糜爛、滲出瘡液,甚至含濃,而且反覆發作,令皮膚表面變得粗糙,瘡痂隆起。要對付濕疹,要從這 3 個小習慣做起:

shutterstock_2113715915

縮短洗澡時間
當濕疹發作時,患者常會禁不住抓癢。手是我們最容易接觸細菌 ,而且有最多微生物的地方,所以要戒掉經常摸面的壊習慣,以免加重皮膚發炎的機會。同時,患者也不應經常用酒精成分高的產品洗手,因為化學成分會刺激及削弱皮脂膜。除此之外,由於患者的皮膚感到痕癢,所以一般都喜歡洗手和洗澡,時間亦很長,誤以為能夠紓緩痕癢亦感覺上較潔淨。其實,過分清潔反而會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及角質層,令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受損,加劇濕疹問題。因此筆者建議患者縮短洗澡時間,最好不超過3分鐘。同時,患者亦應選用低敏性的護膚品和沐浴產品,減低對皮膚的刺激。如果患者的濕疹情況嚴重,筆者建議可只清洗腋下、下身及流汗多位置。

筆者在此介紹一款抗敏的配方給大家,材料有防風六錢、苦參六錢和生甘草三錢,用猛火煲 30 分鐘後,用來沖洗敏感患處,有很好的潤膚止癢功效。


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
患者的家居環境需時常清理,而且要勤加換洗床單和貼身衣物。另外,患者宜穿著寬鬆和純棉的衣服,應避免穿著毛料的緊身衣,衣服上更不要殘留洗滌劑等化學成分。至於生活作息方面,患者要早睡早起,不要熬夜和飲食要均衡,加上足夠運動,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,減低誘發濕疹的機會。在運動後,應立即把汗抹乾,替換被汗浸濕的衣物,這樣可以令皮膚保持清潔乾爽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,減輕壓力。

shutterstock_641065897

戒口有效防濕疹
濕疹的發病與某些食物敏感有密切關係,所以戒口對皮膚敏感的治療十分重要。皮膚病患者在治療期間,均應禁食「發物」。「發物」是指能誘發皮膚病患者出疹,病情加重的食物,發物主要包括海鮮類、牛肉、甜食、辛辣及酒等食物。皮膚病多由 「濕」、「熱」積聚化成「毒」而起,患者的體質一般屬於先天性脾胃虛弱型,當進食過量辛辣和蝦蟹海鮮等高刺激性的食物,又或於夏季大量進食生冷食物,以致濕毒困身,容易引致脾臟運化失常,增加患上濕疹的機會。

為甚麼小朋友會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?

家長錦囊

7-9

資料來源:註冊中醫師徐澤昌

 如果小朋友經常性出現反覆呼吸道的感染,即經常患上感冒和咳嗽。在中醫角度而言,也是因為他肺脾氣虛及肺脾不足而引起,即個人抵抗力下降了。這些小朋友很多時候因肺氣虛,可能經常感到疲倦或是說話的時候沒有力氣等。如果小朋友脾虛的話,很多時會感到食慾不振又或容易腹瀉。以中醫角度而言,主要便是照顧肺脾,即是要照顧肺脾之氣,讓他能夠增強抵抗力。

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剛剛痊癒了卻再次患上感冒,患上感冒後又痊癒,經常性這樣出現,便屬於反覆呼吸道感染。譬如小朋友這次生病了,可能剛痊癒了一、兩個星期後,又再次感冒,又再次出現呼吸道感染。在中醫角度而言,已經可以判斷為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,即生病的頻率和次數比一般人多。

7-8

又或是可能以前不是這樣的,以前你可能一年會生病三次,但是今年你可能只過了半年,卻已經每個月生病一次,又或是兩個星期便生病一次,這樣子就可能是你的小朋友的身體出現了問題。 

如何通過飲食來有效地預防感冒?其實最主要便是飲食清淡面、注意營養及勞逸合適,即運動和休息時間要取得平衡。日常飲食中,要吸收多一點維他命C及維他命A等,增強自身的抵抗力。家長可煲青紅蘿蔔湯,盡量不要讓小朋友吃太多煎炸、濃味食物及難消化的食物,因為小朋友的消化能力還是很弱,即脾常不足的特徵。如果平常天天吃快餐或是天天吃一些很難消化及濃味的零吃,小朋友的身體會累積痰熱。這些痰熱加上外界的病邪入侵身體,就會形成一些容易感冒的體質。

7-7

如果要推薦湯水,有一種湯水稱為「玉屏風散」。「玉屏風散」的主要材料是黃耆、白术和防風這三種藥材,如果我們煲湯水,也可以用這三種藥材,再放一塊瘦肉,放少許蜜棗。


Powered-by-PD


返回

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教導孩子 遠離暴力

家長錦囊

7-1

撰文:許龍杰醫生

 

現今的社會資訊發達,訊息傳播速度快,小朋友自小就無可避免接觸各種健康和不健康的資訊。例如社交網絡充斥語言暴力,電腦和手機遊戲更是充滿血腥打鬥和戰爭暴力,結果可能令下一代有樣學樣。

 

從生物學的角度看,暴力是生物的天性本能,否則在弱肉強食的森林裡,就不能存活。剛出生的孩子,離本能最近,但理性的培養,卻是後天的功夫,也是家長的責任。

 

家長應嘗試引導孩子,反思暴力的禍害:

 

  1. 暴力不能解決人的問題,只能解決有問題的人。

 

  1.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難題的世界,既然理性也解決不了的難題,用暴力更不能解決。

 

  1. 理性為人類埋下文明的種子,暴力為社會散播仇恨的毒素。

 

  1. 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?冤冤相報何時了?

 

  1. 當別人和你想法不一樣,可否嘗試想一想:大家有甚麼共同點?有甚麼可以一起分享呢?

 

  1.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,假如只因對方和你不同,就用暴力消滅對方,那人類的滅亡就為時不遠。

 

  1. 學校有教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,而人類的歷史就是暴力的歷史。對上一次的全球大戰 ─ 第二次世界大戰,全人類自相殘殺,消滅了 10 個香港的人口,結果解決了甚麼問題呢?
7-2
  1. 不計個別地區衝突,今日全人類的和平盛世,社會的穩定繁華和和平福樂的境況,絕非必然。

 

  1. 只有社會穩定,世界和平,人類才有空間追求學問,推進科技,發展經濟,改善社會文化生活。只有遠離暴力,人類才有將來。

家居安全要留神 以免意外生

家長錦囊

6-9

資料來源:急症室專科醫生張喜樂

 家居暗藏危機,只要一次不小心,小朋友就很容易受傷。家居設置有甚麼要注意,以防小朋友受傷?

 一般比較常見的家居意外就是小朋友夾到手指,可能有時候因大風,吹至門關或是有人開門的時候,也會夾到手指的。所以我不論出入也好,都要先鎖門,至少將鑰匙放高一點。家長或者可以用一些膠狀的東西卡著門關,就算真的關門時他都不會夾到手指,或者用門栓來減少夾到手指的風險。

 在廚房方面,最好就加上一道廚房門閘或是廚房門也要關好,讓小朋友不能進入廚房。家長也要從小就教導小朋友用火方面的知識,火是一件很危險的事,很有用也很危險,故要很小心地處理火。

6-8

另外,藥物亦是危險的一環。有時小朋友吃一顆已經很危險,所以藥物真是要妥善放置,特別要放置在藥櫃內。藥盒也要放到較高的位置,小朋友接觸不到的地方,這樣就會更安全。

我們也要小心小朋友喜歡爬來爬去,例如爬雙層床、較高的床及沙發等,有時他們可能會跌倒。除了我們要教育他外,我們也可以去想清楚哪些是高危位置,我們就在那些位置加些軟墊跌倒也不會那麼傷。當然教育都是最重要的,或是不要讓他們有機會,接觸這些危險的地方。

6-7

香港單位狹小,我們也喜歡利用高櫃去放置很多物件。當東西過多時,可能使櫃倒下,所以我們自己也要去檢查,這個櫃是否容易搖動。如果要放東西,要放置得上輕下重,這樣櫃就不容易倒下。

家居安全另一重要的是窗要裝上窗花,因為小朋友會爬窗,那個危險性相比一般家居安全問題更加大,因為會直接牽涉到生命危險。

小朋友好害羞 如何增強他們自信?

家長錦囊

6-1

資料來源:家庭婚姻治療師/藝術治療師高詠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現實中不少家長都覺得自己小朋友害羞,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,讓他們多點信心跟別人說話。這其實要看小朋友本身的性格是怎樣,因為有時小朋友會比較慢熱,可能有些小朋友比較怕跟陌生人說話。小朋友較害羞可能跟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關。

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關係,甚少帶小朋友外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交流。這會慢慢會形成他只喜歡和年紀大過他的家人或兄姐溝通,當遇到同年紀較小的朋友時,他就不懂得怎樣一起玩。加上現時許多家長都會幫他們說話,例如他還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時候,家長有時可能比較心急:「你是不是想要那個東西?你是不是想這樣那樣。」這令小朋友很多時候他不敢說出心聲。

家長令孩子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,或依賴了家長幫他們說話。其實透過很多方式,例如在家裡互動或玩遊戲,都可以幫助小朋友在不同環境跟其他小朋友或長輩溝通。例如透過簡單圖片的桌上遊戲,家長可以問小朋友:「如果我們在球場上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,可以怎樣呢?如果你想一起玩,你可以怎樣做?」 家人也可以跟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。

6-2

小朋友最主要從環境中學習,從他們的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學校、朋友身上,甚至現在很多時會上網看新聞、電視或卡通片,學習一些行為 或說話內容。所以在家裡玩遊戲時 ,都可以做一個好榜樣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溝通、怎樣去說或怎樣表達自己是最好的。

有時要給小朋友時間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,而不是搶著替他們說話或幫他們完成。就算他錯了,也不要說:「不是這樣的!」因為這樣會嚇到小朋友,最好是跟他分析整件事情,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。家長應嘗試跟小朋友分析多點:「為甚麼不可以這麼說 ?因為這樣說話可能會傷害了其他小朋友。如果你這樣跟他說話時,你自己的感覺又會是如何?」當教懂他們一些溝通方法,亦可以幫助他們見到陌生人和在不同環境時去與人溝通。

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?

家長錦囊

5-1

資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趙永佳教授

2023年已過了3個多月,暑假很快又會到,然後又到9月開學日。這意味著一班K3同學

準備迎接小學生活,但這班同學過去3年幼稚園生涯,大多都在疫情下的網課經過,甚少面授課程,又少機會與人接觸。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適應升小生活?

升小一的同學最多只是等於K2程度,因為他們最少有一整年沒有回學校上課,而從幼稚園到小學,本來就已經有很多東西要適應,例如上學時間、在學校裡一些生活上的細節,甚至整個周期和學習模式都不同了。幼稚園一節課大約20分鐘左右,然後已經要轉另一節課,但是在小學可能是35分鐘或以上,很難維持集中力,所有這些問題,都會對小朋友造成很大的適應問題。

如何跟小朋友說明幼小交接的變化才是最好呢?首先家長不要太緊張,有很多小學會舉辦模擬課程,會有適應週,亦可參觀學校。小學比幼稚園大,小朋友可能會感到很高興,因為有很多不同的設備,他可能會有很多期待。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要先開始才知道,太早和他說太多也沒有用,只能告訴他:「對,學校就是這樣。」

5-8

另外,有些事情小朋友現在還未能做到,並不代表他做不到,要待他長大。家長很多時候都是這樣,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,不能勉強的,而是要等待小朋友成長到那個階段才能做到,要記住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速度都不同。剛開學後他們放學回來,可觀察他情感的轉變,如果看到他有這些情況就要注意了。

小朋友的適應是需要時間的,但有時家長也要適應。在幼稚園我們稱為Homeroom(固定上課地點),由一名老師帶領,所以小朋友只會經常看到一兩位老師。如果在家長參與或家校協作時,很簡單只要找回那位老師便可。在小學,每個科目都有不同的老師,所以有時候出現狀況時,我們就要思考怎樣和老師溝通。

如何教小朋友正確發音?

家長錦囊

5-1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

小朋友學習語言,發音也是重要一環。英文的很多發音是廣東話裡沒有的,不論對小朋友或大人,都是較難掌握。家長可以如何教導小朋友正確發音呢?有甚麼小法寶可以使用?

英語裡的咬舌音對於小朋友甚至大人來說,也是比較難掌握的。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提示技巧,教導小朋友正確的發音。用這發音作例子,其實家長可以嘗試用一些視覺的提示,譬如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望著鏡子,讓他看見自己的舌頭,放置於兩排牙齒的中間。

5-2

另外,家長也可以用口頭提示,我們要明確向小朋友說:「你的舌頭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。」讓他知道要怎樣做。有必要的時候,家長可以加上所謂觸覺的提示。譬如用雪條棒或用匙羹這樣碰著舌頭,要放在兩排牙齒中間,讓他知道不同的發音部位,舌頭要如何放置。

家長也可以嘗試和小朋友玩些簡單遊戲,來訓練他們的聽辨能力,就是小朋友在聽覺方面能否辨認得到對或不對,譬如家長故意讀錯字:「fank you對不對?不對」「thank you對不對?對了」這次我們牙齒要咬著舌頭,又或在紙寫上free和three這兩個字,然後家長讀出其中一個three 「你指給我看是哪一個」;Free「你又指給我看是哪一個」。如果他懂得分辨,在表達上來就更加清楚和容易。

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?

家長錦囊

4-9

資料來源: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

父母可能會擔心對孩子表達過多的愛,會造成溺愛,因而不懂如何對孩子表達愛。一般而言,中國人較為內斂,對愛的表現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。尤其當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,但往往變成另一種態度。

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,然後再重聚,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?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  ,一邊打一邊説:「我剛剛見不到你,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。我很擔心你,見不到你怎麽辦呀?」

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,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。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去表達愛,就是在我小時候爸爸叫了一杯飲料,因為當時錢不多,當叫完一杯熱飲後就問侍應多拿一個杯子。在我面前不停把飲料倒來倒去,想盡快把飲料弄涼,讓小朋友喝的時候不會燙傷嘴巴,而且可以快點喝得到,但我發現如果當小朋友問父母的時候或我問過很多學生的父母,他們都是會答:「這樣會快點變涼。」

4-8

家長在回應小朋友時應該表達最深的層次,就是因為我愛你,我不愛你我怎麽會做這事情呢?難道我為旁邊那個做?為旁邊的小朋友做嗎?所以其實我們在生活上很多事情可以表達愛,但有一種事一定要記住,如果你害怕造成溺愛,一定要切記以下兩點。

第一點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事,應該要讓他做,你不應該爭著做。第二點就是小朋友犯錯,我們要指正他。在指正的過程中,盡量用到溫柔而堅定,需要嚴肅的時候要嚴肅。但要提醒小朋友記著要説上解決方法,而不是只說NO,只說不對。這樣的話,小朋友是不會進步的。